《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迎来创刊百期盛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精心打造的这一重要理论阵地已坚实如磐。作为新时代中国行政法治进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在此向倾心于这份承载着法治理想与司法智慧的刊物的各位同仁致以最诚挚的祝贺!百期华章,既是过往历程的见证,更是未来征程的起点。
勇立时代潮头,服务“国之大者”。《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历经百期耕耘,始终以“为法治立言、为时代立鉴”为使命,在行政诉讼理论与审判实践的激荡交融中,构筑起集政策解读、案例精析、实务探讨于一体的学术阵地。当前,面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课题,刊物正以开拓者的姿态探路前行。针对数字化改革等系列研究,提出一系列前沿命题,为我国数字法治、数字政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紧跟技术变革步伐的理论前瞻性,正是刊物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深耕法治沃土,铸就理论高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始终秉承“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的办刊宗旨。创刊十余载,恰逢行政诉讼法实施三十余年的法治跨越期,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早期“民告官”诉讼制度的艰难破冰,到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订确立的立案登记制;从“红头文件”附带审查的制度创新,到行政协议诉讼的专门化审理规则,刊物始终站在行政审判改革的最前沿。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其制定过程中诸多理论争鸣都能在刊物过往期次中找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轨迹。在理论研究维度,刊物纵向贯通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与前沿课题,横向联结行政执法实务与司法裁判标准。
聚焦司法实践,淬炼裁判智慧。刊物立足司法实践,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构建起行政审判经验转化的知识图谱。聚焦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行政协议效力认定等高频争议领域,采用“事实要素解构—法律争点提炼—裁判规则归纳—类案指引生成”的标准化解构框架,将各类新型案件的审判智慧,转化为可复制的裁判方法论,推动行政审判领域“实践滋养理论、理论反哺实践”的良性生态,真正实现了法学研究与司法实务的深度交融。
拓宽国际视野,贡献中国方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中,刊物自觉担当起法治文明交流使者的角色。从比较法视野出发,聚焦全球行政法治变革浪潮中的制度文明互鉴。站在百年变局的历史坐标上,这份刊物,恰似一艘破浪前行的法治巨轮。从最初聚焦国内行政审判实践,到如今构建全球行政法治话语体系;从单纯的理论实务互动平台,成长为集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其发展轨迹正是中国行政法治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值此《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百期华诞之际,我们既为过往的辉煌成就喝彩,更对未来的壮阔征程充满期待。在此,我衷心祝愿这份承载着中国行政法治理想的刊物,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继续笃行致远:在理论研究维度,深耕行政法学基础理论沃土,推动数字行政、风险规制等前沿领域创新突破,实现学术范式与实践逻辑的深度交融;在实务指导维度,从典型案例中萃取裁判智慧,破解实践难题,让每一期内容都成为执法司法人员的专业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维度,聚焦乡村振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治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百期里程碑恰是新征程的起锚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期待这份刊物勇立时代潮头,既做全球行政法治文明的“思想策源地”,以中国智慧破解“算法治理”“跨境监管”等世界性难题;又当法治政府建设的“智慧发动机”,为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供给;更铸行政审判改革的“制度实验室”,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相信在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的精心培育下,在学界与实务界的协同创新中,《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必将以百期积淀为基石,在人类法治文明进步史上镌刻下更加深刻的中国印记!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