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社会与法

常州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助力民生保障安全网

来源:常州民政|发布时间:2025-07-12|浏览次数:232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常州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探索实践,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深入推进服务类救助试点。按照“全面开展、精准摸排、突出重点、体现成效、各显特色”的要求,市级层面申请200万元福彩公益金,对全市3000多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庭实施水电气检测改造等“安居”、居住环境提升等“美居”、送医陪护服务等“乐居”关爱行动。同时,针对低收入人口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不便的问题,利用市福彩公益金购买第三方送餐服务,预计年投入30多万元。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进行排查,把51户纳入危房改造项目。各辖市(区)结合实际,为其他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风险防范、精神关爱、能力提升等服务。

扎实开展夏日“送清凉”。为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天气,以工作提醒等方式,要求基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期间对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动态巡访,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群众反映的诉求,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针对全市33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中没有空调,建立任务清单,通过联动各级慈善总会或以其他资金渠道等方式,于7月底前解决到位。

联动做好其他帮扶项目。持续实施“冬暖夏凉”项目,每年为全市近1.2万户低收入人口每户赠送200度用电,支出资金近130万元;深化实施“慈善助医”项目,已为6304名低收入人口医保目录内自付医疗费用703.6万元进行“非申即享”兜底救助,最多一户救助5.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联动项目,按照1:1配比已累计救助非本地户籍人员362人次、112.5万元;今年,还针对低收入人口家庭中有特殊困难情形的,创设新的慈善等帮扶项目,为低保家庭中有重病重残且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进行资金补助;同时,利用福彩资金,对有学生的低保边缘家庭进行分档救助帮扶。

全力推进综合治理工作。聚焦社会救助不到位、政策执行不规范、贪污侵占救助资金、信访化解不力、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量化17项内容,安排13项举措,制定《常州市社会救助领域“漏救”“错救”和“救助不规范”风险防控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救助数据比对,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确保救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规范。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指导单位:公安部、全国妇联
主管单位:鹰翔计划办公室项目运营中心
主办单位; 社会与法治编辑部